繼6月30日推出《龍騰大灣區(qū):深中通道》后,時隔三個月,粵繡(雪花仿真繡)非遺傳承大師、中山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教授周雪清團隊再推出刺繡巨制《龍騰大灣區(qū):港珠澳大橋》。
該作品正在參與粵韻匠心,藝鑄華章—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廣東工藝美術(shù)大展?!褒堯v大灣區(qū)”系列作品入評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“山花獎”初選,下月將代表廣東省參加終評。
用刺繡藝術(shù)
細膩描繪大灣區(qū)發(fā)展
以針為筆,以線為墨,周雪清教授以精湛的刺繡技藝,創(chuàng)作出了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“針尖奇作”,勾勒出極盡巧思的匠人精神。
9月29日,記者走進位于中山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的清秀坊工作室,一眼便被琳瑯滿目的刺繡精品吸引。從繡嚢、屏風到手袋、繡畫,再到各式服飾與擺設小件,每一件作品都散發(fā)著匠人的巧思與匠心。工作室的另一側(cè),周雪清教授正全神貫注地投身于創(chuàng)作中。只見她手中的銀針與絲線在繡布上輕盈舞動,隨著手指輕柔游走,細細的絲線仿佛被注入了靈魂,勾勒出幾可亂真的鮮活畫面。
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的“超級工程”。如今,它們以刺繡藝術(shù)的形式重生,綻放出剛?cè)岵墓獠?。今?月底推出的《龍騰大灣區(qū):深中通道》繡品獲得諸多贊譽,眾人紛紛期盼周雪清的下一幅作品?!?月份以來,我們一直在馬不停蹄地繡制這一幅港珠澳大橋,趕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,表達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祝福?!敝苎┣逭f。
“這兩幅作品有一個共通的地方,都是以粵繡和蘇繡作為主要的針法,同時加入雪花針法,使作品更生動或立體?!敝苎┣逭f。為了讓繡品達到更高的審美境界并凸顯地域特色,她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將港珠澳大橋攝影作品原稿中,前景的建筑元素替換為粵港澳花卉元素,如木棉花、紫荊花、鳳凰花樹等。在即將完稿之際,大家審視時發(fā)現(xiàn)草坪部分顯得深邃厚重,天空部分則有些空曠。于是決定推翻重來,將原本的草坪全部拆除,轉(zhuǎn)而打造一個清澈的水池并繡上代表澳門的蓮花,同時在天空中繡入國產(chǎn)大飛機C919,使整個畫面層次更豐富,更有生命力。
經(jīng)過近三個月的精心繡制,長約3米、高約0.9米的《龍騰大灣區(qū)》港珠澳大橋繡品終于完成,不僅展現(xiàn)了周雪清教授高超的刺繡技藝,更凝聚了她對祖國的深厚情感與美好祝愿。
毫米繡風景
創(chuàng)作團隊挑戰(zhàn)極限精細
“太震撼了,我遠看以為是一幅照片,沒想到近看是一幅刺繡圖?!痹趶V東工藝美術(shù)大展上,不少觀眾如此感嘆。
記者看到,《龍騰大灣區(qū)》繡品畫面栩栩如生,生動展現(xiàn)了港珠澳大橋如同巨龍般盤旋在伶仃洋上的壯麗景象,令人嘆為觀止。
談及大橋橋索的繡制,周雪清指著屏幕上的細節(jié)圖說:“繡橋索時,我們采用了仿真手法,即用線模仿鐵鎖纏繞并交織在一起,形成具有拉力的立體形式?!睘榱苏鎸嵆尸F(xiàn)大橋百索千墩獨特的螺旋結(jié)構(gòu)和精細紋理,她帶領(lǐng)團隊登上大橋?qū)嵉乜疾?,深入觀察和研究橋索的細節(jié)特征,采用了一種匠心獨運的繡制方法——首先將512份蠶絲兩兩捻緊,再將捻緊的兩線相合、捻成如索。其蜿蜒多變的形態(tài)與光影交錯,使配色超過100多種色彩,還需繡師精準捕捉光影變化,頻繁換線,確保每一處細節(jié)都精確無誤,任何細微差錯都需拆解并重新繡制。
繡品細微之處的刻畫,讓人拍案叫絕,連橋面和橋墩的倒影都在水面上清晰可見,仿佛真實的水面反射一般。她提到,為精準還原橋面和橋墩隨光照變化展現(xiàn)出的深淺不一層次,她精心挑選了10余種顏色的絲線來繡制,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和絲線走向,讓水面的波紋、橋面和橋墩的光影效果栩栩如生。正是這種對細節(jié)的極致追求,讓繡品呈現(xiàn)出鮮明的層次感和立體感,每一處都顯得如此真實細膩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澳大橋”字樣和飛機上“C919”字樣以精湛繡技躍然其上。這幾個字,繡腳之細,每針不足1毫米,不僅是對繡師技藝的極限挑戰(zhàn),更是對耐心與專注的極致考驗?!斑@種效果(在原稿上)拍都拍不出來,需要用放大鏡才能把這幾個字看清楚?!敝苎┣遢p撫摸著繡布介紹道。
“刺繡是有生命、有靈魂的,它帶給我們的觀感非常豐富。盡管制作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,但看著作品一點點成型,我們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。”周雪清教授表示。
學生:佩服老師精益求精、極致追求的精神
周雪清出生于蘇繡世家,從事刺繡40余年,致力于把蘇繡和粵繡技藝融合創(chuàng)新,獨創(chuàng)“雪花針法”,成為粵繡(雪花仿真繡)非遺傳承大師。
在《龍騰大灣區(qū)》這幅令人震撼的繡品中,她靈活運用了雪花仿真繡中的灑插針、捆插針、散套針等多種針法,將大橋的雄偉壯麗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整幅繡品望去,大橋宛如巨龍蜿蜒,氣勢磅礴,盡顯宏偉之美。
1993年出生的羅杏玲,曾就讀于中山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(yè),有幸成為周雪清的弟子,全心投入到這一非遺項目的學習中。作為《龍騰大灣區(qū)》繡品的創(chuàng)作者之一,她深感其中的樂趣與挑戰(zhàn):“雖然過程中充滿了挑戰(zhàn),但當我們看到這幅作品最終完美呈現(xiàn)時,內(nèi)心的激動與自豪真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?!彼貞浀?,繡品即將完成的最后一周,工作室的成員幾乎以工作室為家,夜以繼日地工作,只為讓作品呈現(xiàn)出最佳的效果。
“刺繡需要耐心,要能沉得住氣?!绷_杏玲說,跟隨周老師學習刺繡的過程中,她深刻感受到了老師對藝術(shù)的極致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?!氨热?,在繡制天空時,我按照老師的指導完成后,自以為已做得很好,進步很大,但老師卻總能發(fā)現(xiàn)不夠精細的地方。她會要求我不斷調(diào)整,甚至重新開始,只為追求最完美的效果。”她感嘆道,即使在繡品即將裝裱送展的最后一天,老師依然在細致地調(diào)整每一個細節(jié)。這種對藝術(shù)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讓她們深感敬佩。
周雪清教授則感慨地說:“兩座大橋建設中很多精益求精的細節(jié),與刺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兩者都需要匠心雕琢,都追求細節(jié)的極致完美?!彼Mㄟ^作品,向默默奉獻的建設者致敬,并期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的行列,共同記錄大灣區(qū)更加錦繡燦爛的明天。
編輯 譚華健? ?二審 曾淑花? ?三審 吳森林